近日,柳州市人民醫院脊柱外科團隊借助先進的脊柱置釘機器人輔助技術,成功為63歲的許女士實施了一例復雜微創手術——機器人輔助經皮椎弓根螺釘置入術聯合內鏡下腰椎椎間融合術。這一技術的成功開展,推動醫院在脊柱外科人工智能應用領域持續深耕,為廣大患者提供了更加科學、先進、智能的治療選擇。
六年前,許女士開始出現腰腿疼痛的情況。六年來,許女士的情況日益加重,讓她飽受腰痛及左下肢疼痛麻木的折磨,甚至開始出現行走困難和睡眠障礙,嚴重影響了她的日常生活。盡管期間她曾多次前往不同醫院尋求幫助,并接受了包括針灸、敷藥、口服藥物在內的多種保守治療方法,也曾在外院做了腰椎手術,但效果始終不盡如人意。反復發作的癥狀,給她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和痛苦。

術前影像
為了徹底解決這一頑疾,許女士最終決定來到柳州市人民醫院接受治療。入院后,經過詳細的影像學檢查和臨床評估,確診其患有嚴重的腰椎管狹窄癥,神經受壓情況較為明顯。由于患者存在明顯的腰椎骨質增生,正常的解剖標志部分消失,使得手術難度大大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確保置釘的精確性和對神經的有效減壓成為了手術成敗的關鍵所在。
面對這一挑戰,柳州市人民醫院脊柱外科團隊進行了深入討論,在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后,決定采用一種創新性的微創手術方案——機器人輔助經皮椎弓根螺釘置入術結合內鏡下腰椎椎間融合術。
這種新型術式具有諸多優勢:
微創性:整個手術過程通過幾個微小切口完成,減少了對周圍組織的損傷。
準確定位:借助先進的骨科機器人導航系統,能夠根據每位患者的個體解剖結構量身定制手術方案,確保每一枚螺釘都能準確無誤地植入預定位置。
標準化操作流程:從術前規劃到術中執行,每一個步驟都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快速康復:相比傳統開放手術,患者術后恢復速度更快,住院時間更短。

手術當天,在機器人的輔助下,所有置釘操作均達到了預期目標,內鏡下的椎間融合也順利完成。術后即刻,許女士便感受到了腰腿疼痛的顯著減輕。在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下,術后第二天,她就已經能夠在病房內站立并嘗試行走。

術后影像
“真沒想到恢復得這么快!多虧了你們和這些先進的科技,讓我終于擺脫了這么多年的病痛,真心太感謝了!”許女士激動地說。此次手術的成功實施不僅為許女士帶來了新生,也為更多像她一樣深受脊柱疾病困擾的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進步,相信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受益于這類智能化、個性化的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