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的陳女士是腦梗塞后遺癥患者,每天需拄拐杖走路。近日,陳女士出現左手左腳一點都抬不起來的癥狀,癱瘓變得更加嚴重。家人將陳女士送到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治療。
入院當天,該院神經內科主任、主任醫師邱小鷹帶領醫生們仔細審閱陳女士的頭顱CT,根據患者腦細胞壞死的部位和癱瘓癥狀分析。邱主任指出:“該患者可能存在嚴重血管狹窄,大部分腦細胞目前處于嚴重缺血、缺氧狀態,功能低下導致患者癱瘓嚴重!”
入院第二天,緊急行DSA全腦血管造影術確診了邱主任的判斷?!盎颊哂覀阮i內動脈起始段嚴重狹窄,隨時都有閉塞的可能,應該立即著手準備支架介入手術!”邱小鷹又一次當機立斷的決定得到了家屬的贊同。
入院第四天,邱主任給陳女士行右側頸內動脈支架置入術,手術一結束,復查造影可見狹窄遠端血流灌注明顯改善,同時陳的病情出現了奇跡般的好轉——右手抬起來了,握手力量基本恢復,左下肢已經能很有力的抬起來了。經過后續的治療,目前陳女士行走恢復正常,左上肢肌力也恢復到接近正常水平。
由于近年來國內外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治療的發展,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也積極開展神經介入檢查及各種微創治療。對于存在腦血管危險因素,反復發作前、后循環缺血表現(包括頭暈,眩暈,肢體偏癱,講話不清楚,流口水等),輔助檢查有陽性發現,無手術禁忌癥的患者都應行DSA全腦血管造影術檢查,評估腦血管情況,然后進一步進行藥物治療或血管內介入治療。血管內介入治療能直接、有效的擴張狹窄血管,穩定斑塊,改善顱內供血,臨床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