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大工程,為了使科研成果能順利地應用于臨床,發揮它的價值,造福百姓,研究期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近日,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實施科教興桂戰略、人才強桂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對148項技術水平高、經濟社會效益好的科技成果完成單位和人員進行獎勵。經組織推薦、評審和嚴格審核、公示,柳州市肝膽胰疾病防治人才小高地、柳州市人民醫院肝膽胰外科團隊所完成的研究成果《原發性肝癌的系列研究》榮獲廣西科技進步獎三等獎,這是柳州市衛生系統唯一獲此殊榮的項目,也意味著我院在肝癌方面的研究處于柳州市的領先地位。

在廣西,肝癌是一種常見病,它的發病率及惡性程度較高,但早期診斷率卻很低,80%的病人一經發現,已經是中、晚期了,往往失去最佳的手術治療時機。其實,有不少病人在知道自己患有慢性肝炎時,沒有正確地對待,進而發展成肝硬化仍沒有引起重視,直到檢查出肝癌時,已是中、晚期,才后悔莫及。有部分群眾,經檢查發現是肝癌后,輕信江湖游醫,自服中藥或民間秘方,耽誤病情。只有早期診斷、規范治療才能保證較好的療效。面對這樣嚴峻的形勢和臨床問題,作為我院肝膽胰外科的學術帶頭人,潘光棟副院長組織研究團隊開展了一系列相應的研究。

該課題開始于2006年,至少包括了4項基礎研究以及5項臨床研究,涉及早期診斷、規范治療。談及這12年的努力,醫學博士、潘光棟副院長感慨萬千,他表示,這一路走來,依托醫院大平臺,除了團隊的付出,還少不了相關科室的密切合作和跨科研究,其中包括肝病科、放射介入科、超聲影像科、腫瘤科及消化內科等。開展多學科聯合診療,可以進一步規范肝癌的診斷和治療。
對于老百姓來說,該項課題應用于臨床后,真是一大福音。關于肝癌,我們正逐步使“早期診斷、規范治療”更系統、更完善。目前,我院肝膽胰外科已經開展了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肝癌基因檢測、血循環腫瘤細胞的檢測、特異對比劑磁共振肝臟掃描等項目,不斷提高肝癌早期診斷的水平和能力。此外,該團隊還利用科研成果,建立肝癌早期篩查網絡,并以分級診療為基礎,培訓基層醫院的醫務人員,提高他們對早期肝癌發現的意識和能力。

而在規范治療方面,肝膽胰外科團隊也在研究中不斷引進新技術,拓展新理念,如利用三維模擬成像系統,對肝臟里所有的管道結構進行成像分析,計算腫瘤體積及殘肝體積,準確了解腫瘤大小以及它與重要管道的關系,評估肝臟結構和功能,再以此來指導手術治療,從而避免損傷重要管道,降低手術并發癥發生率、促進術后恢復、提高療效等。

科研貴在堅持,醫生們平日的工作已經非常繁忙,但仍需要利用業余的時間來做科研。科研的回報周期很長,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要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當大家都在慶祝新年時,窗外是一片歡樂的氣氛,而他們卻在埋頭查資料、寫項目書,花費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他們無怨無悔。這些年來,在幾任學科帶頭人的領導下,肝膽胰外科團隊的這項科研從未間斷,認準了方向,堅持著,大家真正做到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了老百姓的身體健康,他們一直在努力!
有了堅持,經費的籌集也很重要。為了獲得更多的科研經費支持,經過長期的努力,肝膽胰外科的醫生們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產學研相結合,用科研解決臨床問題,以臨床促進科研發展。除了積極申報各級科研項目外,肝膽胰外科團隊也利用自身學科優勢,持續加大學科建設和發展,肝膽胰外科先后成為了柳州市肝膽胰疾病防治人才小高地、柳州市首批臨床重點專科以及柳州市肝癌研究重點實驗室,這些建設項目每年都可獲得政府專項經費支持,醫生們再利用這些經費投入到他們的臨床科研中,從而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12年的堅持終于有了回報,正是肝膽胰外科團隊和兄弟科室的辛苦付出,才使科研成果能夠得以應用于臨床,發揮它的價值,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遠離“肝癌”的健康小貼士: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不酗酒,不吃發霉的食物,盡量不吃魚生,定期體檢。當您患有慢性肝炎,一定要規律治療;如果發展為肝硬化,也要積極地進行抗病毒治療;即使已惡化為肝癌,也應盡早接受手術治療,不要隨便迷信民間的游醫,不當的措施只會加速破壞肝功能,無益于您的健康。
患有慢性肝炎(特別是病史在十年以上)的患者,應定期到醫院做篩查,到院后您可做以下檢查:抽血(肝功能檢測、甲胎蛋白檢測)、B超檢查(檢查肝臟是否有肝硬化和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