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以下簡稱房顫),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病癥,正逐漸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它不僅會增加患中風和心力衰竭的風險,還會影響生活質量和預期壽命。在社會老齡化的加劇以及現代生活壓力的增大背景下,這種病癥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因此,普及關于房顫的知識、預防方法及其治療選項變得尤為重要。
什么是房顫呢?

房顫是臨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類型之一,常原發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高血壓及心力衰竭等。正常人在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心跳60-100次,房顫時,心跳往往快而且不規則,有時候可達100-160次/分,不僅比正常人快,而且不整齊,其核心特征是心房快速而不規律的收縮,失去了正常的節律性。
房顫有哪些典型癥狀?
要識別心房顫動,我們需留意它的常見癥狀,大部分房顫患者表現為心慌心悸、胸悶胸痛、呼吸困難、頭暈黑朦、乏力、暈厥等癥狀。并且在房顫發作時,患者心房收縮功能減弱,可能導致血液逐漸凝結形成附壁血栓,脫落后堵塞血管,阻斷腦部供血誘發中風。此外,心房顫動還可能導致心力衰竭,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期壽命。但也有部分房顫患者無任何癥狀,這也是為何該病經常被忽視的原因之一,這可能導致卒中或死亡等嚴重后果,無聲息的危害患者的健康,所以又稱為“隱形殺手”。

哪些人容易得房顫?
房顫人群在不斷增長,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發生房顫,伴隨年齡的增長,發生房顫的風險也在增長。誘發心房顫動的因素多種多樣,包括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脫垂、先天性心臟病等,有基礎心臟病的人更容易發生房顫。而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肥胖、糖尿病、肺部疾病等基礎疾病的人也容易得房顫。勞累、精神緊張、感染、疼痛、飲酒、吸煙等因素也會誘發房顫的發生。
醫生,我得了房顫以后,該怎么辦?
相信許多人都在疑惑,如果得了房顫,該如何治療?房顫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方面。藥物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恢復竇性心律、控制快速心室率、防止血栓形成,預防腦卒中;手術治療可以根治,但是有一定的復發率,主要包括射頻消融和外科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1.維持竇性心律,可使用胺碘酮等,但副作用較大;控制心室率,可改善癥狀,但是房顫依然存在,無法避免血栓。
藥物治療2.抗凝治療,預防血栓發生,同時有出血風險,需要終身抗凝。
射頻消融治療:可以根治,是最理想的恢復竇性心律的方法,手術創傷小,恢復快。


外科手術治療:需要開胸或者胸腔鏡手術,創傷較大。
如何預防房顫的發生?
面對心房顫動,預防策略顯得尤為重要。控制血壓、血糖和膽固醇水平是基礎措施;此外,戒煙限酒、保持健康的體重、定期運動及適當放松以減輕生活壓力,都有助于降低發病風險。
1.積極治療原發病
控制好心血管危險因素,如高血壓患者應堅持用藥,保持血壓正常,冠心病或心臟瓣膜有問題的患者應及時治療,定期檢查,評估用藥情況。
2.生活方式調整建議
(1)合理飲食
房顫患者應該保持低鹽、低脂、低膽固醇的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食品,避免攝入過多的咖啡因和酒精。
(2)規律運動
適度的有氧運動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身體免疫力,房顫患者可以選擇散步、太極拳等運動方式(可根據心肺功能測定等方法評估自己運動耐量,醫生制定個性化運動處方從而保證運動安全)。
(3)戒煙限酒
吸煙和飲酒都是房顫的危險因素,患者應該戒煙限酒,以降低復發風險。
(4)保持良好的心態
規律生活,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有助于疾病的康復,房顫患者應該學會調節情緒,避免過度焦慮和抑郁。
(以上圖片部分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編輯:易蘭
審稿:湯柳麗
審核:護理部 房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