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圍術期血糖管理已成為影響手術成敗和患者預后的關鍵因素之一。對于血糖異常的患者,手術前后的血糖管理尤為重要,任何波動都可能威脅患者的安全與康復。
柳州市人民醫院自2024年11月起,推行了一系列針對圍術期血糖管理的改革創新舉措,從信息化管理、托管模式創新到制度規范完善,全方位發力,為患者圍術期安全與健康筑牢堅實根基。
信息化管理升級:血糖管理邁入智能時代
在過去,血糖管理往往依賴于傳統記錄手段,流程管理上費時費力,跟蹤不及時,管理效率低。伴隨六級電子病歷建設深度推進,醫院將血糖管理融入醫院信息系統,實現了數據高度集成與應用。經過2輪血糖信息化管理業務流程迭代,實現了從血糖傳統管理到血糖數據電子化采集、自動預警與主動管理的躍升,為圍術期血糖管理工作裝上了“智慧大腦”。
患者入院后,血糖篩查數據能被實時、準確地錄入系統,與電子病歷中的其他信息相互關聯,形成完整的患者診療信息檔案。一旦血糖數值超出正常范圍,系統便會立即自動發出預警,精準地將異常信息推送給醫生,為及時干預爭取寶貴時間。同時,通過大數據分析,醫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患者血糖的變化趨勢,制定出更具針對性、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在創傷骨科住院的81歲韋女士,信息系統在追蹤其血糖數據時,發現首次餐后2小時出現低血糖水平,立即提示預警啟動分級管控,內分泌科主動進行干預,成功穩定了患者的血糖水平,患者術后恢復順利,未出現因血糖問題引發的并發癥。
借助信息化變革,醫護人員能夠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患者的診療服務中,也有效降低了因血糖管理不當而引發的醫療風險,為患者的手術安全和康復提供了有力保障。
托管模式創新:聯合查房聚集多學科力量
柳州市人民醫院創新圍術期血糖管理托管模式,通過多學科協作的方式,對院內圍術期患者進行系統化、標準化的血糖管理。
醫院對入院的患者實施“入院即納入標準化管理流程”,對住院患者的異常血糖進行分層預警,針對觸發3級管控的患者,內分泌科聯合藥學部、臨床營養科、專科醫師等在患者入院當天完成聯合查房,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和診斷,根據患者個體化情況制定治療方案,極大縮短術前血糖達標的時間;糖尿病專科護士予以全程血糖管理和健康教育;對于出院患者依托全院血糖管理系統進行定期隨訪,指導患者用藥、復診等,實現血糖管理閉環。

該模式運行以來,全院圍術期患者的血糖管理學科間壁壘得以打破,血糖監測規范化得以建立,患者收獲更加個性、精準的治療方案,主動、快速、高效的圍術期血糖管理托管模式初見成效。

50歲的張先生入院當日檢測出高血糖,血糖管理團隊主動到科室查看患者,在予以胰島素強化降糖治療后,患者的空腹血糖由15.8mmol/L下降至6.1mmol/L,進一步減少高血糖危急情況的發生,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制度規范完善:標準流程與質控指標雙保障
在圍術期血糖管理的創新進程中,規范制度流程的制定是關鍵一步。柳州市人民醫院依據《中國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專家共識》及《成人圍手術期血糖監測專家共識》等,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制定了詳細的血糖篩查流程、分級管理標準及血糖控制目標,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制度規范。
同時,有效的質量控制不可或缺。醫院建立了一套質控指標體系,這些指標就像 “晴雨表”,能夠及時發現并解決血糖管理中的問題,不斷優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果。醫院還通過強化培訓、制作血糖管理精品課程線上學習等方式,進一步提高非內分泌科醫生血糖管理知識應用儲備,提升全院血糖管理基線水平。

柳州市人民醫院以改革創新為強勁引擎,深度聚焦精細化管理,精準地調控血糖管理的每一個環節,提高了血糖管理的效率和質量,也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醫療服務。醫院將繼續深化血糖管理改革,全力推動 “住院—門診(社區)—居家” 的血糖一體化規范化管理模式,將優質的血糖管理服務無縫傳遞給每一位患者,為更多患者帶來康復的希望與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