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柳州市人民醫院脊柱外科團隊成功為一名樞椎齒狀突骨折的患者完成了高難度、復雜的空心拉力螺釘內固定術。術后患者恢復良好,他與家人向脊柱外科醫護人員表達了最真摯的感謝。
日前,47歲的王先生(化名)因外傷致頸部疼痛、活動受限,在家人的陪同下,他來到柳州市人民醫院脊柱外科就診。結合MRI檢查結果,醫生診斷王先生為樞椎齒狀突II型骨折,需手術治療,王先生被收入脊柱外科病房。

▲術前MRI檢查結果
脊柱外科主任胡朝暉博士介紹,在頸椎損傷中,齒狀突骨折是累及寰樞椎區域穩定性的嚴重損傷,發生率約占頸椎損傷的10%,由于具有特殊的解剖學結構,其不愈合發生率較高,不穩定因素的存在,可導致急性及延遲性頸髓壓迫并危及生命。齒狀突骨折分為三型,其中Ⅱ型骨折是指涉及齒狀突頸部的骨折,此型骨折最為常見并且不穩定,可見向前或向后移位。并且,寰樞椎部位解剖結構復雜,手術區域靜脈竇血運豐富,出血兇險,置釘時在狹窄區域需避開外側椎動脈,內側脊髓,真是“失之毫米,即是災難”,一旦操作失誤或并發癥,病人就可能高位截癱,喪失呼吸功能生命難以維持。
脊柱外科團隊仔細分析了王先生的病情,認為實施內固定手術是最佳的選擇。鑒于患者病情復雜,脊柱外科團隊為患者制定了詳細的手術計劃,決定實施空心拉力螺釘內固定術。
醫生介紹,齒狀突骨折可采取前路或者后路手術,如果從后路進行手術,比如植骨融合,會喪失近大部分頸部旋轉功能,而且創傷大、費用較高、恢復慢;如果選擇前路手術直接使用空心拉力螺釘固定骨折,不僅費用少、創傷小、恢復快,還能完全保留頸部的旋轉功能,是治療齒狀突骨折最為理想的治療方法,但是,齒狀突位于枕頸交界處,難以顯露,周圍解剖結構復雜,加上齒狀突本身狹小,內固定困難,稍有偏差即可能損傷周圍重要結構,因此手術難度極大,對術者的操作要求很高。

術中,脊柱外科團隊對王先生頸部重要的組織結構均進行了較好的保護,而且一次性成功的置入空心拉力螺釘固定骨折斷端。手術持續了45分鐘,術后王先生頸部疼痛明顯緩解,無神經損傷。術后給予抗炎、補液等治療,在科室專業醫療、護理團隊的共同努力下,術后復查X線顯示齒狀突復位,螺釘位置良好,目前已在支具輔助下行走活動,患者及家屬對手術效果非常滿意。

▲術后X線檢查結果
近年來,柳州市人民醫院脊柱外科積極推進亞專科建設,以實現“做精、做專、做強”為目標,逐步發展了以微創治療和快速康復為特色的業務方向,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目前能夠開展空心拉力螺釘內固定術、椎間孔鏡下椎間盤摘除術、椎間孔鏡下椎間融合術,微創腰椎外側椎間植骨融合術、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內鏡下胸椎管減壓手術、內鏡下胸椎管減壓手術等多種創傷小、恢復快的手術方式,讓越來越多的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