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在深圳大醫院就業的機會,選擇到柳州市人民醫院工作,是曲曉力博士覺得自己做過最有勇氣和正確的事情。曲曉力畢業于中山大學,是婦產科博士,2021年,她通過柳州市人民醫院“1333”人才工程引進,擔任生殖醫學科主任,并成為該學科的學科帶頭人。

談及為何選擇來到柳州,曲曉力博士說:“這里能為人才提供廣闊的舞臺,也可以圓夢,而這個夢不僅是個人的理想,還是讓更多女性成為媽媽的夢想。”
將關懷轉為前行的動力
曲曉力活潑愛笑、精力充沛,尤其在回答患者問題時語速快且思路清晰,讓患者能夠迅速了解自己的病情。而“快”字,還貫穿了她的工作日常。
她每天的行程是上午看診、下午開會,晚上聽課學習、查閱文獻。有時白天出診,她一個上午要看60多位病人。“曾連續9個小時看診,期間水來不及喝,廁所也不敢去,就怕病人等得太著急。”曲曉力笑著說。

雖然每天連軸轉,但曲曉力覺得既滿足又開心,她認為一名醫生的價值就是學以致用,而醫院不僅為她提供了展現才華的平臺,還讓她感受到了溫暖。
當科室遇到困難的時候,醫院不僅給予最大的支持,還會貼心地為加班的醫護人員準備午飯,并送到崗位。醫院對科室的支持,曲曉力始終銘記于心,并將這些關懷化作前進的動力,更刻苦地鉆研新技術服務病患。
“組團式”學習結出碩果
曲曉力主攻生殖內分泌學、生殖免疫學,最擅長的是輔助生殖技術,但她坦言該專業充滿挑戰。

“我的專業教科書只有4頁紙的內容,但拓展學習的書籍卻有十多本。”曲曉力說。在她的辦公桌里可以看到《婦產科生殖遺傳學》《不孕癥》等一本本厚厚的書籍。為提升工作和學習效率,曲曉力只能利用休息時間“充電”,她說:“醫生就是要活到老學到老。”而醫生的臨床經驗積累很多時候來源于患者。
她曾接診過一名20多歲的女性患者。6年來,該患者月經紊亂、不孕不育,此前在外院治療時曾被誤診,導致卵巢功能減退。“在系統檢查后,發現她的一些指標異常偏高,便讓她和其父母做了進一步檢查,確診為一種罕見病。”曲曉力說。

這種罕見病,在曲曉力從業近20年來也只遇到過3例。為了能給患者對癥治療,她請教了很多國內知名專科醫生和教授,并組織醫院各相關科室對患者進行助孕前和懷孕后的聯合會診,最終成功圓了這位患者成為母親的心愿。
治病也是學習,曲曉力會將臨床實踐中遇到的各類案例總結成教材組織科室成員學習,并定期分配學習任務在科室開展業務討論,還鼓勵年輕醫生進修讀博。

付出后的收獲是香甜的。40多歲高齡患者12年未孕就診后成功懷孕;20多歲的患者曾試管8次未孕,最后成功懷上龍鳳胎……曲曉力談及治療的成功案例如數家珍。
在她的帶領下,生殖醫學科今年獲得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廣西省級課題項目,發表2篇SCI和多篇中文論文;連續三年試管周期超一千,今年門診綜合管理評分前三個季度中有兩個季度獲得第一名。
在管理上彰顯醫者仁心
對于曲曉力來說,自己既是醫生,也是一名管理者。因此她在管理方面有著嚴格的要求:會要求科室醫護人員必須按照治療流程進行登記和核驗等;必須在8點上班前提前5分鐘到崗……她說:“醫生提前5分鐘,患者候診就能節省時間。‘不小心’‘忘記了’這些都不能成為工作失誤的理由。”

管理嚴格,但曲曉力同時希望科室是一個有愛的集體,能給病患帶來溫暖。“病人隨傳隨到。”曲曉力不僅說到做到,還帶頭做好。有一次晚上11點一名患者突然聯系她,她立即從家里趕到醫院為患者看診。雖然后來發現患者并不是試管助孕導致的癥狀,但她依然全程陪同和協助檢查、辦理手續,回到家時,已是凌晨2點。

曲曉力用擔當踐行成為了科室人員的榜樣,但她還希望有更大的突破:“醫院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干事的平臺,希望未來能在臨床上有新的技術,科研上獲得更多基金,并培養和引進更多的優秀人才,為患者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敲響‘幸孕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