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醫院的工作重心已從防控感染轉移到醫療救治,任務更多、要求更高、責任更大。
凡人有懼,為醫則剛。當防疫的“風暴中心”轉向醫院,面對復雜嚴峻的診療形勢,重癥醫學科作為重癥患者醫療救治的主陣地,根據醫院統籌安排,科室主任呂光宇、護士長劉遠金帶領重癥醫學科全體醫護人員,忙而有序地進行危重癥患者收治工作,守護生命防線的最后一環,他們有著共同的堅守——愈是艱難,愈加勇毅,切實踐行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勇于擔當、堅守崗位的精神。
有這么“醫”群重癥人
有這么“醫”群重癥人,他們時刻守護在患者床頭,隨時奔波在搶救患者的路上。他們在一個汗水與淚水不斷流淌的“戰場”,一個離死神那么遠又那么近的地方,打著一場又一場漂亮的“戰役”。

當前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醫院大力加強醫療救治特別是對重癥患者的醫療救治工作,重癥醫學科面臨著人手緊、病人多、資源緊等諸多困難。重癥醫學科“硬核”團隊日均工作時間已達到15個小時,連續疲勞作戰,身體早已透支,但是他們從未停下忙碌的腳步。


為了更好地收治危重癥患者,醫院決定增設重癥醫學科三、四、五、六病區。時間緊,任務重,增設新病區并不容易,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專業的儀器設備缺一不可,這一切都要在短時間內實現從無到有。


“每張病床要配備好氧氣、壓縮空氣和負壓吸引接口,要保證患者能用上呼吸機,還有所有日常用品都要全部備齊……”呂光宇主任和劉遠金護士長多次到病區查看環境,仔細評估和記錄著緊缺的設備和物資,通宵達旦開會商討各項細節。劉遠金護士長帶領她的護理骨干,把所需物品的明細跟相關科室反復溝通,“能給我們多少我們就要多少,抓緊時間,病人不能等!” 病區啟用迫在眉睫,醫院領導靠前指揮,全院資源統一調配,在全院各科室的支持和配合下,重癥醫學科克服了重重困難,四個新病區均經過一天的籌建便先后順利啟用。


抗壓能力強,遇事很能扛。面對六個病區的高強度工作量、面對被交叉感染的風險,重癥人“當仁不讓”、毫不退縮,相互扶持、相互支撐,輪番上陣、晝夜堅守。他們沒有太多的言語,但通紅的面頰、沙啞的喉嚨、疲憊的面龐……早已說明了一切。


重癥醫學科每個人都是一個火種。面對這么多的床位和患者,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十分重要。重癥醫學科設置了醫療組和護理組,分別由科主任、護士長擔任組長,并從全院各科室抽調業務骨干到重癥醫學科開展工作。對于前來支援的醫護人員,重癥醫學科充分發揮業務骨干的作用,對支援人員進行嚴格的培訓和考試,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盡管有支援,但重癥醫學科的精兵強將仍然一刻都不敢放松,他們常常連續十幾個小時守在科室,守著患者,指導新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責任與擔當。

“這里是重癥醫學科!”
“你好,我們是急診科。有一位心肺復蘇成功的患者需要轉入重癥醫學科進行后續治療!”
“上一位患者剛剛出院。床單位消毒還需要20分鐘。請20分鐘之后直接把患者送至我科。”
沒有猶豫、沒有休息,他們新一輪的救治又開始了……
那些觸動人心的瞬間
“你今天怎么樣了?”
“退燒藥吃過了,應該很快會好轉!”
“咳嗽好點了嗎?”
“我蒸了個橙子吃,好多了,絕不影響干活!”
……
早晨七點,這些對話是重癥醫學科同事之間的常規問候。
作為科室的主心骨,科室人員已經記不清呂光宇主任有多少天沒有回家好好休息了。

為了救治更多的危重癥患者,呂光宇每天在重癥的幾個病區來回巡視、搶救,忙得暈頭轉向、不知白天黑夜,常常餓了就簡單對付兩口,沙啞的聲音、直不起來的腰身、浮腫的臉龐……科室的同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們都勸主任趕緊回家好好休息一下,但是嘴上口口聲聲說著“好的”的呂主任,一轉眼又被發現睡在了科室的休息室,而他的手里還緊緊攥著手機。

“近段時間,他偶爾回家都是在深夜凌晨,有時候怕吵醒我們,就直接在沙發上睡一會兒,有時候只是回家洗個澡、換身衣服就又悄悄趕回醫院。”呂光宇的愛人也是醫院的職工,她說,“一個多星期以來,他和我們見面、說話的時間加起來還不到2個小時,他幾乎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留給了醫院,留給了科室,留給了他牽掛的患者。”
“理解的,我們都理解的,臨床上很多人都是帶病堅持上崗,大家都很辛苦……”說到這,她不禁哽咽了。

盡管已經做了最大努力的防護,由于工作量劇增,連續疲勞作戰,大多數醫護人員還是避免不了生病。每天劉遠金護士長都打電話詢問大家的情況,科室排班只能一天一天的動態調整。

“我盡可能讓大家都有休息的機會,但我不敢休息,我就得守在‘家’里,才會感到安心!”劉遠金說,“重癥的每個護士下班以后,都會自發到新病區幫忙,來支援的護士一看到他們,就立即開始一場‘搶人’大戰,爭先恐后地把重癥的護士拉到身邊來指導工作。”

作為科室的大家長,劉遠金恨不得有分身之術,每天都在科室、在工作群、在電話里熱心、關切地詢問科室戰友的身體狀況,安排人員班次調動、防疫物資調配等,努力確保科室工作有序進行。

劉遠金表示,重癥醫學科向來是一個非常有凝聚力的科室,好多護士高燒都是至少堅持完自己的班次,癥狀稍微緩解就迅速回到工作崗位。盡管她們嘴上說沒事,但是燒的通紅的面頰,說話時的氣促,不由自主的寒顫,此起彼伏的咳嗽聲卻是暴露了一切……

對于重癥醫學科的每一個人來說,對處于生死線上的危重病人,有時多盡一份力,早搶救幾秒鐘,多堅持一會兒或許就救過來了。正是這樣堅定的意念和決心,柳州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危重癥救治水平桂中領先,從2011年市人民醫院救治受傷飛行員,到2017年救治H7N9患者;無論是廣西首例應用ECMO成功搶救暴發性心肌炎患兒,還是守住我市新冠感染患者“零死亡”的防線……其背后,都離不開重癥人的全力守護。

醫療質量安全是醫院的生命線,重癥人始終保持高水平的醫療安全記錄。科室設有內科重癥組、神經重癥組、心臟重癥組、普外重癥組等亞專科小組,每個亞專科都有自己的學科帶頭人,保障專業人才梯隊建設和穩定的醫療質量。不僅如此,科室還組建了嚴密的組織管理體系,對日常救治工作進行規范化、同質化管理,有效避免“短板效應”。同時,科室以黨建促進醫務工作者責任意識提升,營造人人重視醫療安全、人人落實醫療安全的良好氛圍。
他們,是無堅不摧的重癥人
他們努力延續生命的長度
用篤定與勇氣見證著生命的重生
他們堅信寒冬終將漸暖
愛與力量將會重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