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0歲的施先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在柳州市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門診揮筆寫下一封感謝信,向感染性疾病科一病區主任袁淑芳博士表達了他的感激之情!


據悉,施先生的乙肝病史已經有20多年了,近一年來他遵循醫囑定期復查,配合醫生做好抗病毒治療方案,口服核苷酸藥物,肝功能一直比較穩定。可是近期,施先生在一次復查中發現肝功能異常,乙肝表面抗原(HBsAg)指標升高,于是他立即來到柳州市人民醫院肝病門診就診。
袁淑芳主任綜合施先生的情況分析道:患者年齡接近40歲,有慢性乙肝病史及肝癌家族史,符合乙肝治療優勢人群,經過1年口服核苷酸藥物聯合使用干擾素治療,可爭取實現乙肝表面抗原(HBsAg)消失,產生乙肝表面抗體(HBsAb),從而有效控制病情。袁淑芳主任的一席話,讓施先生燃起了希望的火苗,表示一定會積極配合治療。

“袁主任,您看看我的化驗單,乙肝的情況是好轉了嗎?干擾素我已經打了2個月了,還需要繼續打嗎?”治療了2個多月的施先生再次來到肝病門診復診,緊張地詢問著袁淑芳主任。
袁淑芳主任仔細查看了患者乙肝六項等檢驗單,結果提示,經過個性化的精準治療,施先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已經消失,產生了乙肝表面抗體(HBsAb),且乙肝表面抗體滴度較高,這表明施先生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治療方案精準有效!

患者治療前乙肝六項結果

患者治療2個月后乙肝六項結果

患者治療3個月后乙肝六項結果
袁淑芳主任表示,像施先生這樣的慢性乙肝患者在柳州市人民醫院并不是個例,近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患者經過詳細的檢測、評估和個體化的乙肝治療策略,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改善。
對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來講,HBV(乙肝病毒)感染往往已經持續了至少6個月以上。那么,是不是HBV的感染就不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了呢?不是這樣的!
袁淑芳主任介紹:在接受臨床治療的乙肝患者中,能否有效控制病情,這主要與機體的免疫對乙肝病毒的清除有關系。臨床醫生會應用一些藥物,比如說干擾素,還有一些NA(核苷酸類似物)等,這些藥物都可能會影響乙肝患者的機體免疫,從而加快機體對HBV的清除。
如果想要有效控制病情,那么干擾素應該是目前最好的選擇。干擾素具有抗病毒治療作用和免疫調節作用,部分患者可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即乙肝的表面抗原轉陰。尤其目前使用的長效干擾素,治療效果較好。干擾素治療乙肝表面抗原的清除率可以達到20%-30%,但僅能在部分優勢人群中才能有所體現。
干擾素治療乙肝有其特有的適應癥、禁忌癥,醫生需要結合患者的肝功能、乙肝病毒載量、年齡,以及是否存在生育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量是否能夠使用干擾素進行治療。比如:患者無干擾素使用禁忌證;相對年輕的患者;HBV表面抗原滴度相對低而轉氨酶相對高;機體處在一個相對比較活躍的狀態。另外干擾素副作用較多,多數病人在使用干擾素時會出現不容易耐受的不良反應,比如脫發。多數人可出現發熱,患者有時會無法耐受,導致治療無法繼續。
從干擾素的使用療程來看,一般是在一年以上。干擾素的使用并沒有一個非常固定的療程,需要根據患者的個體化差異及臨床的觀察指標來制定和調整療程。如果HBV表面抗原的滴度,在接受干擾素治療的過程當中不斷下降,或者呈現一步一個臺階式的下降,那么,臨床醫師會相對延長干擾素的治療時間。如果HBV表面抗原的滴度,在接受干擾素治療的過程中沒有變化,那么臨床醫師會停用干擾素,或者等患者機體更加適合的時機,再重啟干擾素的療程。
袁淑芳主任介紹:單獨使用干擾素、干擾素與口服核苷酸藥物聯合治療或口服核苷酸單藥治療,并不能增加HBsAg清除率。我們要不斷找尋那些最可能出現HBsAg清除的患者:HBsAg<1500,治療24周<200,HBsAg清除率更高。不同患者感染乙肝病毒的程度不一,自身清除乙肝病毒的能力也不一樣,因此使用干擾素必須強調個體化,要結合患者的年齡、性別,劑量和療程要因人而異,才能達到最佳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