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從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再到免疫療法,不斷突破的研究成果讓癌癥已經讓癌癥變成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的慢性病,通過吃藥、打針來控制病情,實現患者高質量的帶瘤生存。
來自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的張先生,因反復頭暈至我院檢查發現顱腦多發占位,進一步完善檢查后被確診為肺癌晚期(右肺癌并雙肺、腦轉移EGFR突變),已經失去了手術的機會。患者一度灰心絕望,但經過醫生細心、專業的疏導,讓他又重新點燃了戰勝病魔的信心。

腫瘤科開展了針對患者的病情的詳細研討,為張先生制定規范化、合理化、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首先為張先生進行了腦轉移瘤的伽馬刀治療,使患者腦轉移瘤快速得到了控制,頭暈癥狀明顯緩解。之后每日口服吉非替尼靶向治療,經過2個月,復查時發現肺部腫瘤明顯縮小,患者的精神狀態也比以前有了明顯好轉。
出院后,腫瘤科醫生每個月都會對張先生進行隨訪,叮囑他定時口服靶向藥物,“感謝柳州市人民醫院腫瘤科的醫務人員,讓我重拾生活的希望!”張先生每每談起這段經歷,都會激動地說,時至今日,已經是他患癌的第五年。
腫瘤科推行循證醫學指導下的個體化治療。多學科診療(MDT)是目前能給予患者最大獲益的多學科協作模式。而在柳州市人民醫院,這種多學科診療已成為了一種常態,憑借強勁的綜合實力,先后組建了多個MDT團隊,為許多癌癥患者帶去了福音。
54歲的李先生在體檢時發現肝臟多發腫塊,經完善相關檢查后,被確診為原發性肝癌晚期(巨大肝癌伴多發子灶融合,門靜脈左右支癌栓,正常肝臟僅10%),病情不容樂觀。

醫院立即組織肝癌MDT團隊進行討論,發揮綜合醫院多學科優勢,讓病人盡早、盡可能獲得最適合的治療。在治療過程中,肝癌MDT專家組多次對李先生的病情和治療方案進行討論和調整,為李先生制定專業的規范化、合理化、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從單一靶向治療,到靶向聯合免疫治療,再到聯合介入(TACE)治療,并進行全程腫瘤營養規范化管理以及抗病毒治療。

最終,經歷17個月,李先生的病情已由不可手術切除狀態成功轉化為可手術切除狀態,成功實施了高難度肝臟右三葉切除術,徹底切除了肝臟腫瘤病灶,解除了李先生的病痛,使其治愈后獲得了高質量的生活。
近年來,腫瘤發病呈現更復雜的狀態,病人往往不知所措,而通過MDT,充分體現了“醫生圍著病人轉”的理念,嚴格按照規范,讓病人安心接受每一步治療。常規運作這是MDT治療的第一步,一方面,通過互聯網遠程技術,讓MDT治療輻射至更廣泛的區域;另一方面,通過強大外科團隊及藥物、放療、內科等學科的堅實后盾,讓MDT實現最大程度上的個體化治療。

同時,腫瘤科還定期進行患教會,邀請病人及其家屬參加,對其關心的話題進行科普宣傳,即使很多專業術語他們不了解,但醫生會跟他們解釋。這對病人和家屬而言,也是一種培訓,讓他們了解、參與治療的過程,給病人和家屬充分知情權與充分保障,也帶去更多希望。
2020年12月21日,鹿寨縣人民醫院直腸癌MDT團隊在柳州市人民醫院舉辦的桂中腹腔重癥感染診治新進展學習班暨腹部腫瘤MDT大賽中榮獲一等獎,對于一個縣級基層醫院而言,能夠在眾多市級參賽隊伍中拔得頭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別是鹿寨縣人民醫院腫瘤科,作為一個成立時間僅有短短兩年的科室,如何實現從“零”起步到斬獲榮譽?醫聯體的幫扶作用正是他們飛速成長的關鍵。

2018年10月,鹿寨縣人民醫院在柳州市人民醫院的幫扶下成立了腫瘤科,從此以后,以柳州市人民醫院醫聯體專家為主的鹿寨縣人民醫院腫瘤科醫護團隊憑借精湛的醫療技術和踏實肯干的工作作風,一步一個腳印實現了全縣腫瘤診治從無到有,從“零”開始的里程碑。

2020年,柳州市人民醫院腫瘤學博士團工作站在鹿寨縣人民醫院掛牌成立,打造了全縣首個“醫療名師在身邊”的工作亮點。同時,醫院還精心打造了一支由腫瘤科、普通外科、放射科、病理科等科室聯合而成的MDT團隊,利用多學科協作的優勢,為包括腫瘤患者在內的急危重癥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個性化診療服務。

隨著雙向轉診、分級診療、醫聯體上下聯動等醫改措施的進一步落實,科室技術得到不斷發展完善,目前已經能夠對人體常見的惡性腫瘤進行規范化的治療,為周邊腫瘤患者帶去了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從自身做大做強,到輻射周邊共同進步,柳州市人民醫院腫瘤科的每一步都走的踏實而鏗鏘,每一份成績的取得都不是終點,而是嶄新的起點。抗癌路上,你我同行,我們愿做患者的保護傘,用優質的服務、精湛的技術為他們帶去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