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時節,晝夜均而寒暑平。此時人體陽氣生發,正是調節陰陽平衡、疏肝理氣的最佳時機。柳人醫中醫科專家提醒:科學養生需從飲食、起居、運動等方面入手,順應節氣變化,為全年健康打下基礎。
飲食調養:少酸多甘,巧吃時令菜
春分飲食宜“以平為期”,避免過食酸澀食物(如山楂、烏梅),適當增加甘味食材(紅棗、山藥、南瓜)以養脾胃。推薦多食“春菜三寶”:春筍富含膳食纖維助消化,香椿芽清熱解毒,薺菜利肝明目。建議每周食用2-3次清炒時蔬,搭配豆制品或魚肉補充優質蛋白。注意慎食寒涼食物,脾胃虛弱者可適量飲用姜棗茶(生姜3片+紅棗5顆煮水)。
起居調節:夜臥早起,防風護陽氣
建議晚間22:30前入睡,晨起6:30左右進行戶外活動,午間可閉目養神15-20分鐘??蛇m當“春捂”,根據氣溫變化增減,重點護住頭頸、腹部、背部、腳部,避免受寒,預防感冒。過敏體質人群外出建議佩戴防花粉口罩,歸家后及時清洗鼻腔。
運動保?。汉途徥嬲?,養肝強筋骨
推薦太極拳、八段錦等柔緩運動,每天30分鐘為宜。年輕人群可選擇慢跑、騎行等有氧運動,注意運動后及時擦汗更衣。久坐族可做“梳頭養生操”:用十指指腹從前額梳至后頸,每日50次,可疏通頭部經絡。建議每日曬太陽20分鐘(避開10:00-14:00強紫外線時段),促進維生素D合成。
情志調理:戒怒戒躁,靜心養肝氣
春季肝氣旺盛,可通過“三個一”調節情緒:每日靜坐冥想10分鐘,每周安排1次郊外踏青,家中常備1瓶茉莉花、佛手柑等舒緩情緒的香氛。出現焦慮煩躁時,可按摩太沖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凹陷處),配合深呼吸練習。
慢性病患者需注意節氣調養,高血壓人群要監測晨起血壓,糖尿病患者可適量增加春筍等膳食纖維攝入,關節炎患者仍需注意關節保暖。如出現持續疲勞、睡眠障礙等癥狀,建議及時到中醫科進行體質辨識。
春分養生貴在“平衡”二字
讓我們順應自然規律
通過科學的生活方式調整
讓身體與春日暖陽同頻共振
擁抱健康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