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盛牛肉干,享受高科技成果,堅持不加人工色素和防腐劑,是真正的全健康食品”、“上好佳牛奶小餅,保證不含防腐劑,無合成色素”、“旺旺果凍,不含防腐劑,也不含糖精”……走進杭城超市賣場,打出“本品絕對不含任何防腐劑”、“真正安全、健康”等醒目字眼的食品廣告不時沖擊著人們的眼球。到底是不用防腐劑食品更安全,還是一種商業炒作,還真讓普通消費者摸不清頭腦。
現象一 食品標注花樣繁多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食品包裝上都應注明添加劑的成分和含量。但據記者觀察,市場上的食品標簽花樣繁多,格式不一,甚至出現兩種極端的現象。有的商品在防腐劑成分一欄就含糊其辭,有的根本就沒有標明,更別說注出含量了。記者在好又多超市就看到一種本省出產的山楂蜜餞,成分中僅簡單地寫出鮮山楂果和糖。這一點進口產品普遍要比國內產品做得好些,往往都詳盡標明成分及防腐劑含量的克數。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許多食品把“本品決不含防腐劑”作為一個賣點,在包裝上印得老大。記者在幾大超市發現,大多數茶飲料都印有“不含防腐劑”的字樣,果凍、方便面也較為多見。記者看到農夫果園品牌的果汁飲料包裝上印有“不含防腐劑”幾個大字,在貨架上望過去特別顯眼。 現象二 不標明不等于“不含防腐劑” 有的食品盡管沒有打出“決不含防腐劑”作為賣點,但在食品成分標簽上卻無一防腐劑的名稱。是不是沒有標明就等于沒有防腐劑成分呢?近日工商部門抽查了杭城超市賣場的52種食品,結果顯示近半數不合格。其中8種產品防腐劑等含量超標;14種應依法如實標注內容未予以標明,特別是查出含有苯甲酸等防腐劑卻沒有在包裝上標明成為一種常見現象。據超市經銷商分析,這還是一種不正常的消費心態在作怪,可能許多食品的防腐劑含量是在允許范圍內的,但生產廠家對“防腐劑”一詞諱莫如深,生怕這些化學名稱在包裝上打出會影響顧客購買欲,也正是這種心態更促使消費者對食品質量的半信半疑。
前兩天記者在華聯超市鳳起路店、延安路家樂福店暗訪,都發現了部分被檢測含有苯甲酸但未標明的食品仍在柜銷售。 聲音一 消費者:將信將疑防范在先 在家友超市,記者采訪了一位正在為孩子選購果凍的年輕媽媽。她說,“防腐劑究竟對身體有多大副作用,我也不清楚,這么多不含防腐劑標志真讓人半信半疑,但是畢竟是買給孩子吃的東西,萬一吃壞了怎么辦?注意一點總比不管來得好。”一位在超市買菜的大媽告訴記者,“我原來經常去買些醬腌菜,最近聽孩子們說,多吃醬腌菜不好,尤其有的檢查出防腐劑含量超出老高,現在不敢再買了,還是多吃些新鮮蔬菜好。”一位在購買果脯的大學生則認為,如果都像廣告上說的那樣都不含防腐劑,估計這些果脯根本做不出來,做出來也不會好吃,“不含防腐劑”更多的是炒作。 盡管多數消費者將信將疑,但“不含防腐劑”的效果還是有所體現。據商家反映,“不含防腐劑”的食品銷量比平常食品要好些,并且近段時間此類“不含防腐劑”食品越來越多。
聲音二 質監部門:走出防腐劑誤區 那么不含防腐劑就表明食品質量更有保障嗎?記者采訪了質監部門。據有關行家介紹,生產出合格的不含防腐劑食品就意味著生產技術和成本的提高,廠家更多的是考慮市場因素作出選擇。企業、消費者把食品安全爭論的焦點放在防腐劑等食品添加劑上,這是片面的,是一些企業的不規范操作和夸大宣傳讓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產生了誤解。其實,防腐劑不是洪水猛獸。甚至可以說,沒有防腐劑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他向記者強調,不超標的防腐劑對人體是無害的。比如果凍食品,現行標準是國家2002年頒布實施的。標準中規定可以使用防腐劑山梨酸鉀,如果使用量是在國家嚴格規定的范圍內,那么食用這樣的果凍消費者大可不必擔心安全問題。又如罐頭食品,主要依靠容器的密封和嚴格的殺菌來保質,罐頭不需要也不必添加防腐劑。
專家提醒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應該挑選成分標注齊全規范的,含不含防腐劑并不是一個鑒定優劣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