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煎煮中藥
中藥煎煮歷來有所講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就提到“凡服湯藥,雖品物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藥者魯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藥亦無功。”說明中藥湯劑的煎煮方法與療效有著密切的關系,藥效能否充分發揮作用與其密不可分。
那么如何才能煎好中藥呢?


一、煎藥用具
首先,我們要選對用具!
煎藥容器以砂鍋為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不銹鋼鍋更次之,嚴禁用鐵器。

二、煎藥用水
古時煎藥用水,甚是講究,李時珍就將煎藥用水分為雨水、露水、雪水等五種。
現在自來水是最廣泛應用的煎藥水,但不應現接現煎,用干凈容器上午接、下午煎較好。
這樣避免風重味澀口感差。
三、煎藥步驟

四、注意事項
1.中藥入煎前一般應先用冷水浸泡約30分鐘。
2.加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2-5厘米為宜。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藥物可適當增加水量,防止煎干、煮焦。
3.煎藥時間應根據藥性而定。
(1)一般藥物煮沸后再煎煮30分鐘。
(2)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鐘。
(3)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鐘。
煎藥過程中要攪拌藥料2-3次。每劑中藥一般煎煮二次,第二次煎煮時間可略短。
中藥煎藥量,兒童每劑100-300毫升,成人每劑400-600毫升,一般分兩次服用。

六、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
(一)先煎:將“先煎藥”煮沸20-30分鐘,再加入其它藥同煎。主要適用于貝殼類、礦石類、角甲類或毒性中藥。

(二)后下:在一般藥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10分鐘即可。適用于那些含揮發性成分或氣味芳香的中藥。

(三)包煎: 將藥物用紗布袋扎好,與其它藥同煎。主要適用于那些含黏性、細小種子類、粉末和帶有細小絨毛的中藥。

(四)另煎:“另煎藥”單獨煎煮,一般煎煮1-2小時,取汁倒入藥湯中一起服用。主要適用于那些比較貴重的中藥。


(五)烊化:待藥物煎好后,取藥汁,加入“烊化藥”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主要適用于膠質、黏性大而且易溶的中藥。

(六)沖服:藥物宜研成粉末,以適量水或藥液沖服即可。主要適用于一些難溶于水的貴重藥。

選對藥物很重要,但正確的煮藥方法也很重要哦!您的健康是我們最大的心愿!

柳州市人民醫院中醫科二病區專家出診時間: 門診3樓中醫科門診
盛正和 (主任醫師) :星期三、星期六上午,星期二、星期五下午
劉毅斌(副主任醫師):星期一、星期四上午,星期三全天
翁映虹(副主任醫師):星期一、二下午、星期五上午
黃艷霞(副主任醫師):星期一、二、四、五全天,星期三、六上午
張劍飛(副主任醫師):星期一、二、四、五全天,星期三、六上午
樊蘭艷(副主任醫師):星期一、二、四、五全天,星期三、六上午
朱媛月(副主任醫師):星期二上午、星期四下午
劉溯章(副主任醫師):星期一下午、星期四上午
宋 丹 (主治醫師) :星期一上午、星期四下午
曾 健 (主治醫師) :星期五下午
韋楚楚 (醫 師) :星期二下午
科室電話:0772-2663041
編輯:羅芳
繪圖:臧妹鳳
審稿:盛正和、謝珍惠
審核:護理部房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