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就像是游走于血管內的幽靈,一旦堵塞血管,會使血液內的運輸系統癱瘓,它能發生在任何年齡、任何時間,大多數患者無臨床癥狀故易漏診、誤診,嚴重威脅我們的生命健康。今天,我們就來帶大家一起認識血栓這個深藏不露的“隱形殺手”。
揭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真面目
什么是下肢深靜脈血栓?
由于多種原因導致血液在下肢深靜脈系統中凝固形成血栓,稱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平時也會簡稱為下肢深靜脈血栓。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靜脈系統內由液態轉化為固態,阻塞血液回流且引起靜脈壁炎癥
改變。多發生于四肢,尤其以下肢最為常見,多見于接受大手術的患者、嚴重創傷患者、長期臥床患者、肢體制動患者及惡性腫瘤患者——血流緩慢、血管內皮損傷、血液高凝是血栓形成的三大機理。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有什么癥狀?
①患肢腫脹
在急性期,患肢皮膚顏色發紅,皮膚溫度比健側肢體偏高。如果腫脹嚴重,皮膚可呈青紫色。花斑樣,部分可出現張力性水泡。
②疼痛、壓痛和發熱
˙持續性疼痛:靜脈內的血栓可以引起炎癥反應,造成患肢局部發生持續性的疼痛
˙脹痛:站立時加重
˙壓痛:發生血栓部位以及相應肢體腫脹、皮膚張力高,按壓時疼痛明顯
˙出現發燒低熱
③淺靜脈曲張
④股青腫和股白腫
是下肢深靜脈血栓中最嚴重的情況!!
由于患肢高度腫脹,導致患肢動脈出現痙攣甚至閉塞,從而引起肢體缺血、壞死。
這時候患者會出現劇烈的疼痛,患肢的皮膚發亮,出現水皰或者血泡。起初,皮膚顏色為青紫色,皮膚溫度偏冷,稱為股青腫。進一步發展,可進展為皮膚發白,形成股白腫。全身反應強烈,會伴有高熱、神志淡漠等休克表現。


下肢深靜脈血栓怎么治療?
1.一般治療
患者發病早期腿部抬高和臥床休息可減輕肢體腫脹,尤其注意避免對患肢進行按摩擠壓等,避免引起血栓脫落發生肺栓塞。當患肢局部腫脹疼痛癥狀緩解后可進行輕便活動,活動時穿彈力襪可改善癥狀并減少血栓后綜合征。
2.藥物治療
藥物抗凝治療是目前下肢深靜脈血栓最常用的治療方法,其作用在于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繼續滋長和其他部位新血栓的形成,并促使血栓機化,堵塞的靜脈迅速地再通。一般急性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逐步過渡到口服抗凝藥物,如華法林,由于華法林與藥物或食物相關作用復雜,個體劑量差異大,有出血風險,需要監測。目前研制出許多新型口服抗凝藥物,如利伐沙班等,利伐沙班極少受藥物或食物影響,一般無需檢測,使用方便。長期抗凝有助于減少深靜脈血栓的復發以及血栓后綜合征,一般建議抗凝時間需持續3~6個月,對于部分特殊患者需要在醫師的指導下制定具體抗凝療程。
3.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首選治療方法。包括①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其主要作用是防止致命性肺動脈栓塞的發生。②置管溶栓術:可使高濃度的溶栓藥物經導管直接灌注進入血栓中,達到最佳溶栓效果,并降低了出血的發生率。③藥物-機械偶聯式血栓清除術:通過聯合灌注溶栓藥物和血栓抽吸,可明顯降低溶栓藥物使用劑量、減少溶栓相關出血并發癥、縮短治療時間和提高靜脈血栓清除率。④ 下肢深靜脈成形術:是指在置入下腔靜脈濾器,并結合使用局部溶栓術和經導管血栓抽吸術的基礎上,對于殘留的靜脈狹窄或閉塞性病變可通過球囊擴張或支架置入,恢復靜脈血流通暢,消除和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下肢深靜脈血栓如何預防?
1.健康人群應加強鍛煉,促進血液循環;
2.減少吸煙,減少微小血管痙攣;
3.避免長時間久坐,尤其是乘坐長途航班時,宜注意間斷離座、活動;
4.及時發現及時就醫。
靜脈血栓不可怕,及時就醫是關鍵,別讓血栓“栓”住你!
柳州市人民醫院血管外科是廣西臨床重點專科,成立于2017年1月,肩負著醫療、教學、科研等任務,擁有雄厚的醫療技術力量、合理的人才梯隊和先進的醫療設備,科室現有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4人,主治醫師4人;其中博士3人,在讀博士2人,碩士研究生8人,護理團隊共2人。學科主要診療特色是: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主動脈夾層腔內修復、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外科手術和微創治療、頸動脈狹窄的支架治療和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頭臂動脈狹窄的介入和手術治療,內臟動脈疾病的微創治療,動脈和靜脈血栓栓塞疾病的外科及微創介入治療,靜脈曲張的外科及微創治療,以及血管外科各種疑難重癥的綜合治療。
柳州市人民醫院血管外科病區專家出診時間:
霍鑫(主任醫師)周一、周四全天,周六上午(門診三樓F區第五診室)
李孝成(副主任醫師)周二、周五全天(門診三樓F區第五診室)
趙黎明(副主任醫師)周三全天(門診三樓F區第五診室)
聯系電話:0772-2663893
(以上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作者:劉莊
審稿:李孝成 龍娟
審核:護理部 房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