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有人抱怨頭痛,但偏頭痛卻有著獨特的特點和困擾。偏頭痛并非普通的頭痛,它是一種常見的神經血管性疾病,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約有十幾億人受其困擾,據我國2010年流行病學統計,在18-65歲人群中,偏頭痛患病率為9.3%,多起病于兒童和青春期,中青年期達發病高峰,其中,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1倍。今天,讓我們一同深入了解偏頭痛。

偏頭痛的典型癥狀有哪些?
偏頭痛發作時,往往伴隨著劇烈的搏動性疼痛,偏頭痛常見的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額部、顳部、鼻部及枕部等4個部位。相應的頭皮神經受到卡壓,觸發偏頭痛的發生額部(眶上神經和滑車上神經)、顳部(耳顳神經和三叉神經顴顳支)、鼻眼(鼻腔)、枕部(大神經、枕小神經、第三枕神經)。


不過,也有少數患者會雙側頭部都疼。這種疼痛程度因人而異,嚴重的患者形容其如同電鉆在頭顱內作業,甚至會疼到惡心、嘔吐,對光線、聲音極度敏感,只想躲在黑暗安靜的角落里。有的患者在發作前還會出現先兆癥狀,像是眼前閃過亮光、出現鋸齒狀的線條,或者肢體有麻木感,這些先兆如同暴風雨前的閃電,預示著偏頭痛即將來襲。


為什么會發生偏頭痛呢?
偏頭痛的發生成因比較復雜,通常與遺傳因素和內分泌與代謝變化有關。
遺傳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偏頭痛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相關基因研究發現,多個基因位點的突變與偏頭痛密切相關,它們像是隱藏在身體內的“定時炸彈”,在特定環境下就可能引爆偏頭痛。
內分泌與代謝變化:女性在生理期、孕期或更年期時,激素水平大幅波動,偏頭痛更容易發作。例如,在經期前,雌激素水平驟降,會刺激腦部血管收縮,進而引發偏頭痛。此外,長期睡眠不規律、過度勞累、壓力過大導致的身體代謝紊亂,也會為偏頭痛創造發病條件。
此外飲食、環境因素也對偏頭痛的發作有一定影響。
怎樣應對偏頭痛呢?
生活方式調整:規律作息是關鍵,每天盡量保證7 - 8 小時的充足睡眠,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穩定內分泌。適度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壓力,但要注意避免過度運動引發疲勞。飲食上,盡量避開已知的誘發食物,多吃新鮮蔬果、全谷物等富含營養的食物。
急性發作期的處理:一旦偏頭痛發作,患者應立即找安靜、昏暗的地方休息。可以用冷敷袋敷在額頭、太陽穴等疼痛部位,收縮血管,減輕疼痛。若疼痛難忍,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止痛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曲坦類藥物等,切勿自行濫用,以免造成藥物依賴或不良反應。
預防性治療:對于頻繁發作的偏頭痛患者,預防性治療很重要。醫生會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開具如抗癲癇藥、β 受體阻滯劑等藥物,降低發作頻率。同時,心理調節也不容忽視,通過冥想、深呼吸訓練等放松技巧,減輕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因為情緒波動常常是偏頭痛發作的 “幫兇”。
預防偏頭痛的發作同樣重要,患者需要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食用可能誘發偏頭痛的食物,學會調節情緒,減輕壓力。此外,適度的運動如散步、瑜伽等,也有助于減少偏頭痛的發作。
外科手術治療:根據循證醫學,絕大多數偏頭痛,是由于頭皮上血管壓迫神經引起,對于頑固性偏頭痛,可以考慮外科手段進行治療,目前偏頭痛最主流的手術方式是神經微血管減壓術。特點在簡單,安全,微創,局麻下手術,傷口隱秘(手術部位位于發際線內,長度1-3cm),手術有效率高達90%以上(疼痛完全緩解或顯著降低發作頻率、持續時間及服藥劑量)。


偏頭痛雖然棘手,但只要我們深入了解它,從生活各個方面加以防范,在發作時科學應對,就能最大程度減輕它帶來的痛苦,讓生活重回正軌。希望通過這篇科普,讓我們對偏頭痛多一些了解,多一份關愛,幫助偏頭痛患者擺脫疼痛的困擾,重新擁抱美好的生活。

(以上圖片部分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編輯:黃麗仙
審稿人:馬貴榮
審核:護理部房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