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廣西考察時強調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擔當實干 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
新華社南寧4月27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在廣西考察時強調,要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擔當實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新作為,在推動綠色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在鞏固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上彰顯新擔當,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
4月25日至27日,習近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和自治區政府主席藍天立陪同下,先后來到桂林、柳州、南寧等地,深入革命紀念館、農村、企業、民族博物館等,就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推動“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等進行調研。
廣西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27日上午,習近平來到位于南寧市邕江之畔的廣西民族博物館,參觀壯族文化展。博物館外,三月三“歌圩節”壯族對歌等民族文化活動正在這里集中展示。習近平強調,廣西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要繼續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牽、團結奮進,共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
當天上午,習近平聽取了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對廣西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希望廣西各族干部群眾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廣西篇章,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一百周年。
習近平指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既要深刻認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對推動地方高質量發展的原則要求,又要準確把握本地區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的比較優勢,走出一條符合本地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要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要繼續深化改革,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優化營商環境。要加大創新支持力度,優化創新生態環境,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激發創新活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要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大力發展向海經濟,促進中國-東盟開放合作,辦好自由貿易試驗區,把獨特區位優勢更好轉化為開放發展優勢。
習近平強調,要弘揚偉大脫貧攻堅精神,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繼續支持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要立足廣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資源,打造一批特色農業產業集群。要嚴格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壓實各級黨委和政府保護耕地的責任,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要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習近平指出,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和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要完善多渠道靈活就業的社會保障制度,維護好卡車司機、快遞小哥、外賣配送員等的合法權益。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對線上線下校外培訓機構的規范管理。要深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強化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創新醫防協同機制,提升基層預防、治療、護理、康復服務水平,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要嚴密防范各種風險挑戰,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
習近平強調,要搞好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習近平指出,廣西紅色資源豐富,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要用好這些紅色資源,做到學史增信。學史增信,就是要增強信仰、信念、信心,這是我們戰勝一切強敵、克服一切困難、奪取一切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要增強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從黨百年奮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始終保持頑強意志,勇敢戰勝各種重大困難和嚴峻挑戰。要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發展中國的必由之路,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科學真理,始終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增強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牢記初心使命、增強必勝信心,堅信我們黨一定能夠團結帶領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無愧新時代的歷史功績。信仰、信念、信心是最好的防腐劑。要始終抓好黨風廉政建設,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化推進有更多的制度性成果和更大的治理成效。
丁薛祥、劉鶴、陳希、何立峰和中央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陪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