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劇烈疼痛,竟是腹主動脈瘤作祟。這種“不定時炸彈”隨時有破裂危險,導致大出血乃至奪取生命。日前,柳州市人民醫院血管外科緊急“拆彈”,幫助患者轉危為安。
市民陳老伯(化名)已年過七旬,近日因腹痛難忍,被家屬送至柳州市人民醫院就診。醫生經腹部增強CT檢查,診斷為復雜型腹主動脈瘤,已累及腎動脈。

腹主動脈瘤常發生在老年人,60歲以后發病率逐漸增加。腹主動脈瘤患者大多數無明顯癥狀,部分患者可觸及腹部搏動性包塊。但如果出現動脈瘤破裂,患者可出現劇烈的腹痛、低血壓、大出血,病情極其兇險,像一顆“炸彈”,隨時有生命危險。
柳州市人民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霍鑫了解患者情況后,立刻召集團隊專家開展討論。腹主動脈瘤累及內臟動脈一直是腹主動脈瘤腔內治療難點,再加上患者年事已高,手術風險將變得非常大。患者腹主動脈瘤頸離左腎動脈開口只有8mm, 既要封堵住腹主動脈瘤,又要保證左腎動脈的正常血供,血管外科決定采用創傷小、恢復快、預后好的覆膜支架體外“開窗”腔內隔絕術為患者治療。

術中,手術團隊根據術前薄層CT斷面,測量腹主動脈、腎動脈直徑開口角度、血管之間距離等數據,在覆膜支架對應的位置精確修剪“開窗”,在DSA引導下將支架精準釋放,并將“開窗”部位精確對準腎動脈,既完美地保留了腎動脈的血供,又成功將腹主動脈瘤封堵。術后,陳老伯血管走行流暢,管壁光滑,成功解除了腹主動脈瘤破裂的風險。

“醫生以精湛的技藝幫我拆除了我體內這顆‘不定時炸彈’,這真是不幸中的萬幸!”術后恢復良好,陳老伯向血管外科全體醫護人員表達了由衷感謝。
“腹主動脈瘤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目前彩超、CT血管造影等是常用檢查手段。”柳州市人民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霍鑫提醒,暫未達到手術指征的主動脈瘤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規律服用藥物控制血壓和心率,定期隨訪檢查,以監測動脈瘤的大小和生長情況。建議腹主動脈瘤患者戒煙、戒酒,保持心情舒暢,同時避免劇烈運動、用力排便、劇烈咳嗽等,以免造成動脈瘤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