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忙碌了一天的人們開始進入休憩時間。柳州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的病房卻依舊忙碌。CRRT、呼吸機、纖支鏡、除顫儀和超聲等一系列復雜的高科技設備在不停地運轉;醫護人員眼神專注、腳步不停歇地為重癥患者做救治和護理。電話鈴聲打破了夜的寂靜,又有患者需要急診救助......
奔赴縣城搶救羊水栓塞的產婦
電話那頭傳來外院醫護人員急促的求助:“羊水栓塞,心臟驟停,一位年僅29歲的年輕媽媽生命垂危。”
6月8日中午,待產孕婦黃女士突然出現腹脹、腹痛,到當地縣醫院做了剖腹產,娩出一名男嬰。但大家還來不及高興,揪心的一幕出現了:產婦出血不止,短時間已達3000毫升。隨之產婦出現心跳驟停,醫生立即對其進行心肺復蘇,5分鐘后患者恢復了心跳,醫生考慮產婦發生了“羊水栓塞”。談及“羊水栓塞”,產科醫生無不聞之變色。雖然它的發病率僅為10萬分之幾,但病死率卻高達80%左右,是極其嚴重的分娩并發癥。果然,患者的血壓在使用大劑量強心升壓藥物的情況下仍無法維持。于是,醫生撥打了柳州市人民醫院的急救電話,急請我院專家前往協助救治。

柳州市人民醫院立即響應,由我院重癥醫學科主任呂光宇帶領ECMO團隊及轉運設備迅速奔赴救治醫院。憑借過硬的重癥搶救技術和嫻熟的操作,柳人醫ECMO團隊快速搭建了ECMO血管通路,成功啟用了ECMO,患者的生命體征迅速得到改善。隨后,ECMO團隊克服轉運的困難,歷時3個多小時,于6月9日凌晨2時許,安全地將患者黃女士轉運至柳州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繼續進行治療。
危急重癥產婦重綻笑顏
危急重癥患者的病情瞬息萬變。
入院后,黃女士的腹腔出血仍未控制。這時候,作為柳州市危重癥孕產婦救治中心的柳州市人民醫院體現了多學科聯合救治的實力:緊急全院大會診、縝密的診療方案的制定、醫務科緊急調配血源、手術室啟動術前準備.....一切都在緊張而有序的進行著,副院長潘光棟及產科主任蒙文霞為患者緊急進行床旁開腹手術止血。48小時內歷經三次手術,患者腹腔內的血終于止住了。接下來的時間里,醫護人員嚴密監測患者的出血情況、各臟器功能等,同時評估患者的感染風險、內環境、營養狀況,觀察ECMO離心泵的運行情況,判斷氧合器的功能,隨時調整治療方案。


多部門醫護人員堅守了3個日夜,產婦的生命體征、凝血功能也逐漸趨于平穩,成功撤除了ECMO,并拔除氣管插管。患者終于睜開了眼睛,并露出燦爛的笑容,并向救治她的醫護團隊豎起大拇指,狠狠的點了個贊。幾日后,患者轉入普通病房治療。
大爺烏頭堿中毒,ECMO團隊再亮劍
近日,年過七旬的林大爺因烏頭堿中毒,出現心室顫動、心跳驟停。重癥醫學科ECMO團隊再次響應起來。重癥醫學科副主任羅建宇和鄭偉鋼副主任醫師共同為患者施行ECMO救治。

從評估、置管、管路預沖、連接到成功上機,團隊用時10余分鐘,過程緊張有序,銜接流暢。用極短的時間為患者豎立了“生命的保障”。為患者安全度過“心電風暴”筑起結實的“防護墻”,隨著藥物的使用、時間的推移,林大爺的心律、循環逐漸恢復。經充分評估,患者成功地撤除了ECMO并拔除了氣管插管,又一個生命被挽救了。
無懼挑戰,與民共濟
近期,科室里的3臺ECMO同時運轉的時期,還有50多名危重患者也在接受著救治,其中還有兩名危重產婦。這就是柳人醫重癥醫學科的救治常態。
據了解,ECMO是一項體外生命支持技術,它能臨時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讓被“死神”盯上的病人延長生命,為醫務人員爭取寶貴的搶救時間。ECMO能顯著地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其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代表著一家醫院甚至一個地區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

柳州市人民醫院ECMO團隊組建于2016年,團隊由重癥醫學科、心胸外科、兒科、心血管內科、急診科、血管外科、麻醉科等各學科精英組成。自2016年開展第一例ECMO救治以來,截至目前,我院已運用該技術搶救危重癥患者150余例,救治范圍除了柳州市以外,還輻射河池、來賓等地。
重癥醫學科是一個直面死神、和死神“搶命”的學科。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集中監護和救治重癥患者……柳州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的醫務人員每天都在高強度、高節奏的壓力之下戰斗。
但是,他們無悔,因為眾多危重的病人因他們獲得新生;他們無懼,因為醫學在不斷進步,他們在不斷強大。守著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他們始終堅持醫者的初心,永不言棄,與民共濟。
柳州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聯系電話:0772-2662712、0772-2662725。
24小時科室值班手機:1897801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