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市人民醫院中有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是病人和“死神”之間的最后一道防線;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他們是沖鋒在前的“排頭兵”;在新春佳節闔家團圓時,他們是堅守崗位的“守護者”,他們都來自院內的自治區臨床重點??啤匕Y醫學科。
在“生死考驗”中飛速成長
說起自己所在的科室,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黨支部書記韋茵給出的第一個形容詞就是“年輕”。與院內不少有著幾十年歷史的科室相比,成立于2009年的重癥醫學科確實“年輕”,2003年SARS后,重癥監護得到高度重視,全國各地醫院中的重癥醫學監護病房建立,2004年,柳州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的前身——重癥監護病房(ICU)也應運而生。


這個成立之初僅有6張床位和16名醫務人員的“年輕”的ICU,在多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苦練武功”,在一次次“生死考驗”中飛速成長。2009年10月,柳人醫重癥醫學科正式成立了,這個年輕的學科團隊在急危重癥患者面前展現出了他們的擔當、激情與實力,高質量地完成了一項項救治任務,挽救了一個又一個生命。2013年科室成為了我市重癥醫學質控中心掛靠單位,2018年成功通過自治區級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驗收,目前已擁有49張監護病床和160余名醫務人員。


韋茵說,重癥患者的病情瞬息萬變,需要寸步不離的監護守候,長達十幾個小時的大夜班是家常便飯。醫務人員不分黑夜白天地在2700平方米的重癥病區中來回穿梭,每天的微信步數都能達到幾萬步,如果不是心中救死扶傷的信念在支撐,如何能抗下這樣高強度的工作?“很多醫生護士剛到重癥醫學科時都因為工作的難和累流過眼淚,也包括我自己,但看到那些一只腳已經踏進‘鬼門關’的病人一個個被重癥團隊合力拉了回來,心中滿滿的成就感讓我們擦干眼淚繼續義無反顧地干下去!”
用醫者初心扛起“生命重托”
正是這群擦干眼淚繼續干活的年輕人,扛起了最重的“生命之托”,用無悔青春寫下最美芳華。2011年4月,他們成功搶救身受重傷的空軍飛行員,獲得空軍總部、自治區黨委及市委市政府的表彰;2012年我市手足口病疫情流行,他們勇挑重擔、日夜守護,與院內兒科攜手挽救一個個危重癥患兒性命;2015年,面對柳城縣“9.30”突發事件,他們主動放棄了期待已久的國慶假期出游計劃,全員到崗,第一時間奔赴傷情現場評估傷員、轉運傷員、救治傷員;2017年,他們對暴發性心肌炎患兒成功實施了廣西首例應用ECMO的救治,對H7N9禽流感危重癥患者救治創下零死亡的成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他們迎難而上救治重癥患者,交出了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的滿分答卷……


最讓韋茵印象深刻的還是2017年重癥醫學科收治的暴發性心肌炎患兒?!澳樕n白、心率快、血壓低、中度昏迷是這個8歲大的孩子剛入院時的情景。暴發性心肌炎是兒科的急危重癥,來勢洶洶、病死率極高,在嚴密的救治下,患兒依然器官衰竭,處于瀕死狀態……我們最終決定用ECMO與‘死神’最后一搏。當暗紅色的血液從患兒體內經過ECMO膜肺后,富含氧氣的鮮紅色血液回輸到患兒體內,我們終于看到了‘活’的希望!經過近兩周的嚴密監護治療,患兒終于神志清醒,生命指標趨于穩定。想到他現在回歸校園后健康活潑的樣子,我突然覺得我們的工作也是這樣美,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如今,練就了一身過硬本領的“柳人醫”重癥醫學科影響力不斷擴大,科室每月都會接受從各縣區及柳州周邊地市轉運入院的重癥患者。作為我市重癥醫學質控中心掛靠單位,還會定期到基層醫療機構會診,進行重癥質控督查指導,為守護更多的生命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