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懷孕22周的準媽媽張女士(化名)在做產前檢查得到母子平安的消息后,特意來到柳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為醫護人員送上錦旗,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原來前不久心血管內科電生理團隊成功為她實施了零射線室上速射頻消融術。

張女士因突然出現心慌、頭暈、乏力、煩躁等癥狀來到柳州市人民醫院就診,經心電圖檢查診斷為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動過速,孕婦自訴近期心動過速反復發作,癥狀重,此次發作持續了5小時仍未終止,心悸胸悶癥狀明顯,若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有可能會透過胎盤屏障對胎兒產生影響。心血管內科醫生考慮到患者特殊性,請示了科室負責人劉艷麗博士后,予以患者食道調搏終止了室上速發作。
“妊娠期母體及胎兒對氧的需求增加,尤其隨著妊娠周數增加,胎兒長大,當心動過速發作時可導致心輸出量減少,可導致胎兒宮內窘迫、發育遲緩,持續心動過速還可導致母體心衰、休克、流產等嚴重后果。”劉艷麗介紹,所以必須通過介入手段為患者進行電生理檢查及射頻消融術治療室上性心動過速。
傳統治療中,室上性心動過速的射頻消融手術是在X線透視下進行的,醫師需要根據不同投照角度的X線顯影確定導管的位置,以便讓導管準確到達位置并用射頻電流阻斷,達到治愈室上性心動過速的目的。但是X線檢查及治療一直以來都是備孕或懷孕婦女患者的相對禁忌癥。要消除患者的心律失常又要同時確保對患者胎兒無傷害,怎么辦?面對這一難題,劉艷麗博士領導電生理團隊決定在三維標測下行“零射線”射頻消融手術治療。

“零射線”射頻消融即綠色電生理,是利用新一代的電生理三維影像標測技術,準確建立心臟模型,通過心臟腔內心電圖標測信息,監測導管位置,尋找消融靶點。避免了X線輻射對小兒、孕婦或有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的危害。但是這對術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術者具有高超的手術技巧,極強的心電生理理論基礎,熟練的心臟解剖空間三維概念,豐富的手術操作經驗。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劉艷麗博士帶領電生理團隊歷經一個多小時,成功對患者進行了電生理檢查及射頻消融手術治療。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擺脫沉重的鉛衣、鉛圍脖的束縛,真正做到了“無鉛無掛”,全程實現“零射線”,快速精準定位,成功消融,為該孕婦解決了“心”難題。
“零射線”綠色電生理技術能夠實現“低害,安全,精準,高效”的治療效果,這種新理念和新方法代表著心律失常領域的技術創新,極大地降低X射線對患者及手術醫生的危害。該患者的成功救治代表著柳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電生理技術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