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節氣之一,從每年的陽歷十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當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開始,此時天氣漸冷、開始降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每當霜降時,我國南方地區就進入了秋收秋種的大忙季節,而黃河流域一般多出現初霜。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可見這個節氣對我們的影響。今天,柳人醫中醫科專家就跟大家聊一聊霜降養生重點。
禁熬夜
最好的調養方式就是要睡眠充足,早睡早起。早睡可養精蓄銳,保證體內陰氣內藏。早起能防止體內陽氣外泄。同時,這個時節建議大家節制房事,蓄養陰精。
穿衣要保暖,早晨莫貪睡
霜降后氣溫多變,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應多備幾件秋裝,如夾衣、春秋衫、絨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減,女性要注意腳部保暖,穿能遮蓋腳面的鞋或靴子。
霜降時節,還要養成睡前用熱水洗腳的習慣,熱水泡腳除了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并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緩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勞。
飲食:平補為原則
中醫認為,霜降之時,在五行中屬土,在四季五補的相互關系上,此時的進補應以“平補”為原則,選擇具有滋陰潤燥、益氣固表作用的食材。一方面,增強免疫力,提高機體對抗寒冷氣候變化的能力;另一方面,順應秋季補肺的時令要求,緩解由于肺燥引發的各種疾病。
符合平補原則的食材很多,如枸杞子、大棗、百合、北沙參、玉竹、甜杏仁、銀耳、蜂蜜、紅薯、淮山、南瓜、蘿卜、栗子、小麥、豆芽、豆漿、花生、芝麻等。同時,應少吃辛辣的食物,如辣椒、生姜、蔥、蒜等,特別是麻辣火鍋、燒烤要少吃,以防“上火”,傷及陰津。
情志原則
應收斂神氣,做到內心寧靜、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尤其中老年人,不宜動怒,以免火氣內郁,耗傷陰津,出現肝陽上亢,從而誘發高血壓、中風等疾病。
我國自古就有一句話,叫“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動補。”意思是說,活動是保持健康最有效的方法。可根據個人體質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如打太極拳、散步、慢跑、登山等。此外,養花種草、節假日結伴郊游等活動,也能讓人精神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