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減肥時往往只盯著體重和BMI,連續一個星期看到體重秤上的數字沒有變化或者略微增加,就以為自己的努力沒有用或者反彈了,因此產生了挫敗心理,導致動搖甚至放棄。
今天,柳人醫臨床營養科的醫生就跟大家聊一聊,體重超標就一定是肥胖嗎?
一、什么是BMI?
1859年,比利時天文學家和數學家Adolphe Quetelet首次提出了體重指數(BMI)的概念。1972年,Ancel Keys將其命名為BMI,并通過皮褶厚度驗證了BMI的有效性,使其成為評估肥胖的重要工具。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98年將BMI用于臨床肥胖分類,隨后許多國家的臨床指南也采用了BMI作為肥胖診斷和干預的標準。
BMI(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是一種用于評估一個人體重與身高之間關系的指標。它是根據一個人的體重(以千克為單位)除以身高(以米為單位)的平方得出的數值,即BMI(kg/m2)=體重(kg)/身高2(m2)。
BMI是一種計算簡單、成本低廉的篩查工具,其使用歷史悠久,被廣泛用于評估一個人的體重狀況,以判斷其是否偏輕、正常、超重或肥胖。
二、BMI具有局限性
雖然BMI是一個有用的篩查工具,但它并不能準確反映人體脂肪含量和分布情況,不能單獨用于診斷超重或肥胖。比如,對于肌肉量高的運動員和有水腫的患者,BMI會高估脂肪含量;而對于肌肉量低的肌少癥個體,BMI又會低估脂肪含量。
我們必須認識到,BMI確實有缺點。比如BMI不適用于很多群體的肥胖評價,因為這個公式帶入的重量沒法區分究竟是脂肪還是肌肉。同樣的體積,肌肉要比脂肪組織重18%(如圖2)。就算體重沒變,肥肉多的人也會看上去更胖一點。
以下幾個群體尤其要注意:
1.運動員:最典型的就是健美運動員了。很多肌肉男,BMI可以歸于肥胖了,但健康狀況都不錯。還有那些頂級的短跑運動員,往往BMI也在28左右,按照中國的標準儼然是肥胖了。
2.老年人:隨著年紀的增長肌肉會流失,骨量也會下降。所以哪怕BMI在正常范圍,但實際上可能脂肪已經過多了,并不健康。
3.亞洲人:不同的種族也會有差別,比如同樣的BMI,亞洲人的體脂肪含量會比歐洲白種人高出4%,另外像是南亞地區的人,腹部脂肪更容易堆積。所以我國目前醫學界所采用的BMI標準比國際標準數值小一些。
4.健康的胖子:也有一部分群體,他們雖然體重比較重,但是找不到體重之外的指標證明他是一個不健康的人,各種血糖、血壓、血膽固醇等都是在正常范圍。
三、什么是體脂率?
體脂率,又稱體脂百分比,是反映人體內脂肪的重量占總體重的百分比。脂肪包含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及儲存脂肪(storage fat)。體脂率指標直接反映脂肪水平,無疑是診斷肥胖的理想指標。
雖然BMI指數簡單易用,但BMI指數并不全面,更準確的指標應該是體脂率。成年人體脂率正常范圍分別是女性20%-25%、男性15%-18%,一般認為女性體脂大于28%、男性體脂大于24%為肥胖的判定標準。
研究發現,即便BMI正常,但脂肪含量過多,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和中風)、2型糖尿病和多種腫瘤的風險。
四、體脂率是不是越低越好?
眾所周知,體脂率過高會導致肥胖癥、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和某些癌癥發病風險的升高。生活中,應當控制好體脂率。
不過,不少健美健身人群一味追求高肌肉、低體脂,甚至有些人認為體脂率越低,身材就一定越好,線條就越明顯,這個想法是錯誤的!
盲目追求低體脂只會讓人營養不良、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降,甚至出現器官功能減退。此外,由于體脂含量過低所引起的電解質失衡還會導致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
五、怎么測量自己的體脂率?
1.精準測量:核磁共振,價格較高、測量時間長。
2.簡易測量:人體成分分析儀,價格較低、測量時間短、方便快捷。
柳州市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健康管理中心608診室營養咨詢門診2)擁有人體成分分析儀,僅需3分鐘,就能快速測出體脂率及體脂分布情況,幫助診斷隱性肥胖及營養不良、指導合理減肥等。
預約方式:可以通過“柳州市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智慧醫院→預約掛號→健康管理中心→營養咨詢門診2→選擇醫生”預約,也可以通過電話(0772-2663835)提前預約掛號(節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