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是臨床診療的“前沿哨兵”,為疾病早篩、定位與診治提供關鍵支撐。近年來,柳州市人民醫院以提升平臺科室能力為抓手,聚焦影像技術創新與服務升級。放射科通過開設影像門診、推動檢查互認、深化多學科協作,以患者需求為引領,在通俗化報告解讀、化解重復檢查、突破微創技術、優化彈性服務中踐行醫者仁心。
影像“說話”:專業判讀架橋梁,人文關懷暖人心
如何將復雜圖像數據轉化為患者能理解的健康指引,考驗著醫療服務的溫度。
位于柳州市人民醫院門診二樓的放射影像門診,由科室資歷深、經驗豐富的副高級職稱以上的資深專家輪流坐診,為患者提供專業的影像資料判讀和分析。

近日,一位45歲的男性患者因體檢發現肝臟有一個占位性病變,在當地醫院檢查后,懷疑為肝癌的可能性大。在柳州市人民醫院放射影像門診,接診的專家仔細查看了患者的影像資料,并聯合相關臨床科室進行多學科聯合診療(MDT),暫不考慮為肝癌。經過進一步MRI檢查,最終確診為肝血管瘤,這是一種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這個結果也讓患者懸著的心終于落了下來。
在交流中,專家還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助患者理解影像報告中的專業術語和檢查結果,讓患者更加清晰地掌握自身病情、緩解焦慮情緒,主動參與后續診療決策,讓醫患溝通成為信任的紐帶。

資源“共享”:打破壁壘提質效,互認網絡惠民生
為了避免患者短期內重復檢查,醫院全力推進國家檢驗檢查結果互認政策。掛靠醫院放射科的柳州市放射影像專業質控中心,已完成全市89項放射檢查項目的互認資格評審,并向廣西放射質控中心提起申請,積極推動實現廣西區內互認。

科室通過“外院報告復核+個性化建議”模式,既減輕患者重復檢查負擔,又激活區域醫療資源效能。此前,一位外地患者攜帶未明確診斷的影像資料前來,專家進行專業判讀后,根據具體情況推薦患者到相關專科進一步就診,避免了患者二次檢查,節約了醫療資源。

技術“攻堅”:創新突破解難題,彈性服務應需求
當技術創新與人性化服務并重,醫療便有了更多突破空間。放射科深度融入多學科聯合診療,創新開展前沿影像技術項目,為患者提供更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

患者龍女士(化名)因血尿入住柳州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檢查發現其右肺、右腎、腹膜后間隙各有一個腫塊,診斷不明確。經過泌尿系腫瘤多學科會診(MDT)專家小組討論,建議同時穿刺三個病灶以獲取準確病理診斷。
放射科團隊經討論確定最佳路徑,通過CT一次性掃描定位后同時對三處病灶進行穿刺取樣,僅用1小時取得組織標本。患者無不適,術后1小時即可進食活動。

為了發揮醫學影像技術在現代醫療中的更大作用,實現病灶直觀展示、精準治療規劃及多學科協作(MDT)可視化共享,科室采取多項舉措:強化文獻學習與后處理培訓,優化分析原始影像數據以多平面呈現圖像信息,助力臨床精準診療。應用的三維成像技術,促進了外科、腫瘤科及放射科協同討論。例如,在肝腫瘤切除術中,利用VR模型明確肝段受累范圍,并結合門靜脈重建技術制定個性化切除方案。
同時,放射科還推出“午間無休、夜間延檢”的暖心服務,為上班族提供便利。每日中午12:00-15:00開設常規檢查,CT檢查延時至晚間22:00,提供更多時段選擇幫助患者順利完成檢查。
技術創新永不止步,健康守護始終在線。醫院將持續以患者需求為導向,深化影像技術創新與服務體系優化。通過擴大檢查互認范圍、深耕多學科協作模式、精準定位病灶的微創技術攻關等舉措,切實減輕患者負擔,提升診療效率,讓每一份影像報告成為臨床決策的可靠基石,用專業與溫度搭建醫患信任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