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幽門螺桿菌受到廣泛關注,持續登上熱搜。幽門螺桿菌究竟是什么?為什么能引起大家的特別重視,你都了解嗎?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廣泛定植于胃黏膜的革蘭氏陰性菌,是厭氧性的螺旋形細菌,生存能力極強,能夠在強酸的環境中生存,是目前在胃里發現的唯一的微生物。由于我國的共餐習慣,大家都通吃一碗菜,也很少使用公筷,所以感染率很高,我國目前的感染率為40%-60%。2017年,幽門螺桿菌感染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列入了致癌物清單。跟“癌癥”掛了鉤,可能是它頻繁的得到了大家的關注的原因了。接下來就帶您全面了解一下這個“可怕”的病菌。
幽門螺桿菌怎么傳播?
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傳播:
1.口-口(共用餐具、水杯、聚餐)
2.胃-口(胃里反流到口腔)
3.糞-口(幽門螺桿菌可隨大便排出)
通過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可以看出,共用餐具、共用食物、咀嚼食物喂食、親吻、不良的衛生習慣等可以傳播幽門螺桿菌,當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家庭成員共同生活時,其他成員感染的風險增加,但并非所有的家庭成員一定會感染,是否感染幽門螺桿菌還與接觸的親密度和遺傳背景有關。實際上,很多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的感染主要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較少發生在成年后。成年人不是幽門螺桿菌的易感人群,共餐、接吻都不容易新發感染。因此,對兒童及青少年應特別注意良好飲食習慣及飲食衛生的養成。特別是注意不能口對口喂小孩。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都有哪些癥狀?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人類最常見的慢性感染,其感染可導致不同結局:從無癥狀的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不良(約10%)、消化性潰瘍(10%-15%)直至胃惡性腫瘤(約1%),并產生相應臨床表現。通俗來講,長期感染幽門螺桿菌可能會有以下癥狀:

幽門螺桿菌怎么查?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呢?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檢測方法可以采用呼氣試驗,血清學方法或糞便抗原檢測。血清學方法可與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檢測同時進行,用于胃癌的篩查。并且不受胃粘膜萎縮的影響。呼氣試驗是臨床最常用的非侵入性試驗。具有檢測準確性高、操作方便和不受幽門螺桿菌在病灶內分布限制等優點。對于部分幽門螺桿菌抗體陽性又不能確定是否有現狀感染時,呼氣試驗是有效的補充檢測方法。糞便抗原檢測對于幽門螺桿菌篩查也有積極意義。
有以下情況的人群,可以認為是幽門螺桿菌重點篩查人群:
1.經常外食;
2.家中有人感染幽門螺桿菌;
3.有消化道相關癥狀:上腹痛、惡心、嘔吐、腹脹、缺鐵性貧血等;
4.胃癌高發區域人群。
幽門螺桿菌該不該治?
有些人體檢發現行尿素呼氣試驗陽性,提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但本人并沒有任何癥狀,認為沒有治療的必要,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據估計,約90%非賁門部胃癌發生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環境因素在胃癌發生中的總體作用弱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眾多證據表明,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降低胃癌及其癌前病變發生的風險,應成為胃癌的一級預防措施。《中國居民家庭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專家共識(2021年)》建議,對家庭中所有的成年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均應考慮給予根除治療。尤其是有下表情況者,推薦根除治療。

國內共識推薦采用標準的鉍劑四聯方案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方案的選擇應該權衡療效、費用、潛在不良反應和藥物可獲得性,做出個體化抉擇。
幽門螺桿菌怎么防?
1.餐具消毒,分餐可預防
幽門螺桿菌經口傳播,提倡聚餐時分餐、并用公筷、公勺盛飯夾菜,不要互相夾菜,餐具定時消毒。
2.不要“口對口”喂飯
“口對口”喂飯的習慣可能將大人的幽門螺桿菌傳染給孩子。
3.及時洗手
飯前便后必須洗手,減少幽門螺桿菌傳播機會。
4.戒煙酒,保持健康作息和生活習慣,多吃新鮮事物,避免吃變霉食物,少吃熏制和腌制食物。
5.高危人群定期體檢
重點篩查人群應定期行幽門螺桿菌篩查。柳州市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開展幽門螺旋桿菌篩查項目:尿素呼氣試驗、幽門螺桿菌4抗體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