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體檢報告一般有兩種狀態,一種“忽視”狀態對應著一種“緊張”狀態。從翻開體檢報告的那一刻開始,“+”、“↑”就格外刺眼,大腦在多巴胺的刺激下秒入“戰斗狀態”。要是看到腫瘤標志物、結節、囊腫、增生、息肉這些字眼,心里禁不住 “咯噔”一下,仿佛癌癥突然從天而降!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該如何正確面對一份體檢報告呢?下面我們來分享一下它們的區別!
一、腫瘤標志物:不是癌癥專屬
腫瘤標志物的常查項目包括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類抗原等。其本身并不是癌癥所專有的,部分良性腫瘤、胚胎組織以及正常組織中也有腫瘤標志物。
感染、慢性炎癥,甚至部分正常的生理情況,也是腫瘤標志物升高的常見原因,比如懷孕時甲胎蛋白也會出現明顯升高,但多低于400ug/L。
相反,腫瘤標志物正常,也不一定就表示沒有腫瘤。
有的腫瘤從始至終腫瘤標志物都不會升高,有的腫瘤標志物在疾病早期正常,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會升高,且數值增高達到一定比例、倍數才具有臨床意義。
如果體檢發現這些指標升高,既不要忽視,也不必過于恐慌,一定要去正規醫院找專科醫生咨詢一下。
二、結節:先看部位、大小和來源,再排查良性或惡性
結節一般是指在CT、彩超、磁共振等檢查中發現的病灶,常見的有肺結節、乳腺結節和甲狀腺結節
醫生會根據結節的形狀、大小、部位、密度、血液供應等特點,來初步判斷這些結節的性質。
雖然多數的結節為良性,但也有些結節是惡性腫瘤的前期表現,一旦檢出,應該密切復查,及時排查干預治療。
三、囊腫:普遍是良性
囊腫是一種比較普遍的良性疾病,常見的有肝囊腫、乳腺囊腫、膽囊囊腫、腎囊腫和卵巢囊腫等,囊腫內為液態的物質。
只要囊腫沒有影響器官的功能或引起癥狀,就不用治療,定期觀察或復查就行。如果造成了影響,就需要手術治療。
四、增生:癌變幾率低
增生是器官內細胞增多的現象,也是人們在體檢報告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諸如乳腺增生、前列腺增生等。
這些大多數均為良性,但仍有部分增生有癌變幾率。
比如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癌變率為1-5%,而約有80%的非典型增生病人終生都不會發展成為乳腺癌。
對于這類增生需要密切的復查,一旦提示惡變則需要手術治療。
五、息肉:多數是良性
息肉是指生長在黏膜表面的突出物,常見發生息肉的部位有鼻、聲帶、膽囊、胃、腸、宮頸等。
其中有部分息肉,特別是腸道的腺瘤性息肉,有較高的癌變率,需盡早切除。
總之,不管是腫瘤標志物、結節、囊腫、增生、還是息肉,都不等于癌癥!專業就醫才是正確處理方法,不要自己“驚慌失措”!